1000多名工人,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鏖战,在位于昌黎县龙家店镇晒甲坨村南侧2000多亩的土地上,一个现代化的机场终于矗立在眼前了。
从2004年机场项目开始启动,到2011年项目通过国家发改委批复,再到如今项目有序推进,秦皇岛人离着实现飞翔的梦的日子近了。根据规划,新机场不日将进行校飞,申请行业验收,然后开航。
如今,航空运输不仅仅是一种交通运输方式,更成为地方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快速通道。而一座机场的发展,给一座城市带来的利益更是不可估量。
对于秦皇岛北戴河机场来说,离那个值得纪念的腾飞时刻渐行渐近。在那一刻,世界走进秦皇岛,秦皇岛走向世界的步伐将会更加便捷和快速。
10月15日,秦皇岛北戴河机场民航专业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来自民航华北地区质量监督站、民航河北监管局、省交通运输厅的5个验收小组的专家一致“点赞”。
“一次验收成功,对于一个机场来说是非常难得的。接下来我们还有非民航专业工程的验收,然后就是校飞、试飞和行业验收了。秦皇岛人的蓝天梦越来越近了。”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党委书记鞠世闻兴奋地说。
他告诉记者,这是他到交通运输局一年多来第71次到达北戴河机场。每一次到现场,都会开一次调度会。每一次强调最多的都是安全、质量、速度,每一次他都会提出严格的要求,而且狠抓责任落实,他说这样做的目的是最后的收工点赞。而现在,距离那一天不远了。
10月29日,市政府与河北机场集团管理有限公司签署《关于秦皇岛北戴河机场运营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北戴河机场建成后,河北机场集团下辖的秦皇岛机场分公司,将由目前运营的山海关军民合用机场整体搬迁至北戴河民用机场,负责机场安全运行管理。
一直以来,秦皇岛人对蓝天充满憧憬。2004年机场项目开始启动选址工作。2007年8月,国家民航总局批复机场选址。2009年7月,国务院、批复机场立项。2011年5月,国家发改委批复可研报告,民航华北局和省交通运输厅联合批复项目初步设计。2012年4月,北戴河机场开工。这一连串,记载了迈向蓝天的脚步。
11月初,记者来到北戴河机场,看到了气派的航站楼。优美的弧线勾勒出波浪形的屋顶,四面都是淡蓝色的玻璃幕墙,设计者的匠心,将秦皇岛独特的地域特色地融进了这座即将成为秦皇岛令人瞩目的新地标建筑中,好似大海里一弯跃起的蓝色海浪,那屋顶又像是张开的翅膀,准备飞向湛蓝的天空。
登上30多米高的塔台,整个机场尽收眼底,45米宽,2600米长的跑道,宽阔平整,一眼望不到尽头。
在新机场施工现场,施工队正在为非民航专业的工程验收紧张有序地忙碌。机场公司现场办主任于春芳告诉记者,“我们一刻也不放松,直到所有工程全部收工。”
据悉,秦皇岛北戴河机场,位于昌黎县龙家店镇晒甲坨村,距秦皇岛市区47公里,距北戴河区34公里,整体等级4C级,飞行区4D级,估算总投资10.7亿元。机场占地2194亩,航站楼面积10592平方米,跑道长2600米,宽60米,能满足大、中型飞机起降要求,可同时停放C类飞机3架、B类1架。设计年旅客吞吐量5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200吨。飞机起降6175架次、高峰小时旅客吞吐量508人次。
机场的“新”,在于节能环保理念的充分体现。在项目施工中,市交通运输局始终坚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注重绿色环保,克服了一个个技术难题。
“施工开始不久,我们就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北戴河机场公司工程部部长孟凡兴说,“我们在对机场跑道进行压实时,发现这里由于是沙土地质,压实度达不到国家标准。”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建设方先后对跑道道面区路基进行了6段实验段实验,洒水、增加碾压次数、加大压实吨位……多次邀请公路、铁路、民航等行业的专家指导,组织施工、检测单位开展试验研究,合理确定土基处理方案最终确定对跑道东端、机坪等部位软弱土基进行大面积处理,经过换填山皮土、山皮石,土基回弹模量基本达到60Mpa以上,保证了场道土基承载力。同时机场跑道进行刻槽处理,增大荷载摩擦力。
为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经过科学论证,机场航站楼采用土壤源热泵的方式进行冬夏制热和制冷。“利用深层土壤的恒温交换到地面,从而节约运营成本。”工程负责人马青山饶有兴致地向记者介绍了土壤源热泵原理。于此同时,在航站楼的建设中,玻璃幕墙采用双层中空玻璃有效增强了保温效果,并将大大节能。
“工程优质、功能完善、服务便捷、绿色环保”,市交通运输局秉承现代化机场建设理念,为了尽快完善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早日实现港城联通世界,建设者们正在深刻践行“铁人精神”,夜以继日、分秒必争,向着目标做最后冲刺。
工期是目标、质量是生命、安全是保障。追求品质要建就建“精品工程”。为了完成这一光荣的建设任务,市交通运输局局长鞠世闻多次强调“质量就是生命”和“预防为主,安全排名前列”的理念,争取全部工程质量优良,重点工程争创省优、部优。
2600米长的跑道宽阔平整,可走到上面仔细看,你会发现道面上整齐地排列着一道道凹槽,面上还有密布着细微的丝毛状的凸痕。马青山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为了增加摩擦系数,特别是雨雪天气的时候,能够保证飞机平稳降落。施工时,是严格按照先拉毛,再用机器刻槽的先进工艺进行的。
除了这些特别的凹槽和拉毛外,道面看起来就是普通的混凝土。可是,质安部工程师冯博告诉记者,道面混凝土里的水泥、沙子、碎石,都经过了他们的精挑细选。这些原材料都有特殊的要求,和普通的修路用的都不一样。工程人员从水泥厂定制了符合要求的水泥,这家工厂为了能生产满足飞行跑道要求的水泥,对生产线进行了全面改造。
为了找到合适的沙子,工程人员跑遍了方圆百里的地方,只要有沙厂的地方,他们就前去考察,最后,从上百家原料供应商那里挑选出了3家符合要求的沙厂。沙子搞定了,可是,工程人员却没能找到一家可以生产合格碎石的厂家。最后,工程人员挑选了一家最接近生产要求的厂家,指导厂家按照要求对碎石设备进行改造,终于生产出合格的碎石。
在跑道排水工程施工中,由于地下水位偏高,再加上地下都是松散的沙子,边沟一边开挖,一遍不断地涌进地下水和流沙。为了保证正常施工,开挖一段,工程人员立即对边沟两侧进行固化,然后再施工。
场道工程完工后,经民航华北局检查,各项指标合格率均达到100%,符合优良工程标准。
于春芳介绍说:“为了确保精品工程,我们确保每一个材料都精挑细选。还构建了‘政府监督、法人管理、社会监理、企业自检’四级质量保证体系,严把原材料进场关、施工组织关、工程工艺关、工程检验关‘四道关口’;定期组织监理、施工单位开展自查自纠、集体巡诊、工程例会、工作讲评、‘创建文明工地、建设精品工程’等活动,每月定期评比,重奖严罚,做到科学管理、文明施工。”他表示,特别是针对技术变更方面的问题,坚持请专家把脉会诊,先后解决了跑道成品件安全过冬,碎石混凝土级配不合格等诸多难题。正是这样的层层把关,航站楼主体工程通过省建设厅结构优质认证。
“1000多个工人在现场施工,一干就是3年,可是,这里从没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这和我们执行的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有很大关系。”鞠世闻说。他表示,“安全稳定无小事”的观念深入现场每一个人的心。始终把“安全生产管理”作为工程建设的重点和关键环节,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控制体系和管理办法,落实责任,强化检查,扎实开展创建“平安工地”、安全生产百日大检查活动,做到现场安全防护标准化、场容场貌规范化、安全管理科学化。同时,注重对工程建设安全问题的研究论证,确保每个工程环节安全。
为了这一天,1000多名工人,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鏖战。他们战严寒、斗酷暑。租用的民房,冬冷夏热,但是,没有人喊苦。感冒了,就让村医给挂瓶液,拔完针头继续在现场摸爬滚打。
新机场需要建设跑道、航站楼、站坪、停车场、航管楼、塔台、货运库等。同时,配套仪表着陆系统,建设通信、气象、消防救援、供电、给排水、供热、供冷、供气、供油等配套设施。机场项目分为民航专业工程和非民航专业工程两大类,共分为29个标段。这样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系统工程,考验的不仅是建设者的智慧,还有他们的决心和勇气。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党委书记鞠世闻到任第二天就听取机场建设情况汇报并实地调研,决心把北戴河机场打造成“精品工程、民生工程、廉政工程”——开展“学铁人、做铁人、建铁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完善各项工作举措,提振精神,凝心聚力,北戴河机场建设驶入快车道。
于是,不管烈日和风雨,机场工地上经常见到鞠世闻的身影。他放弃所有节假日休息时间,每周深入机场施工一线现场办公,督进度、抓难点、解难题。多次召开局党委会议专题研究。组建机场公司临时党支部,举旗铸魂,激发正能量。
工程建设本身就很辛苦,而对于春芳来说,更为不易的是,他们所面对的机场建设现状远比路桥建设更为复杂,该项目分为民航专业和非民航专业两大类,共29个标段,其中很多建设领域如电器设备和航空管理系统等都是他们以前从未接触过的。
有了困难,就得想办法解决,就“多动脑子,多想办法”;工期紧,任务重,就“五+二”、“白+黑”、“雨+晴”;局里提出“学铁人,做铁人”,每个项目部会议室就将全新的“铁人精神”张贴上墙,眼到、口到、心到。
达到通航条件,需要建设跑道、航站楼、站坪、停车场、航管楼、塔台、货运库及一些相关配套设施,进场单位多,交叉施工复杂,他们制定了科学的管理措施,即日协调、周调度,坚持每天开一次相关单位参加的协调会,每周召开一次全体单位参加的总体调度会,把可能的问题想在前面,把解决的方法和预案准备充足。
孟凡兴,市交通运输局建管处书记,现兼任北戴河机场公司工程部部长,一位在公路行业干了近20年的老筑路人。但对于他来说,机场的建设可是一个复杂而又陌生的新领域。“与公路施工相比,机场建设工程更为复杂。”孟凡兴说,“为了在最短时间内进入角色,从去年起,我们相继到唐山、二连浩特、石家庄等地机场考察。学习人家的机场架构、项目管理等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此同时,他们还请教专家,查阅了大量相关资料,为工程建设做了充分准备。
无节假日,无休息时间,经历过1000多个日日夜夜之后,一座现代化机场由沙盘模型变为了现实,而于春芳和他的团队用他们的工作实绩全面地诠释了什么是新时代的铁人精神。